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政府文件 >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014180233/2022-00073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体育
张家港市人民政府
2022-03-30
2022-04-01
张政办〔2022〕32号
有效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家港市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张政办〔2022〕32号

来源: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发布时间:2022-04-01 15:56:00访问量:字体

各镇政府,冶金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双山香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金港街道、后塍街道、德积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属各单位(公司),各条线管理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张家港市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330       

(此件公开发布)

张家港市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统筹“十四五”期间张家港市体育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和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江苏省和苏州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张家港市体育产业以全市经济发展目标为遵循,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基础条件逐步完善,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多样,体制机制改革成果丰硕,体育产业政策环境逐渐完善。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5年至2020年,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由116.94亿元扩大至186.13亿元,增幅达59.16%,年均增长率为8.2%2015年至2020年,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完成增加值由33.53亿元扩大至49.87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1.5%上升至20201.86%

2.产业基础条件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张家港市充分利用体育场馆存量资源,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逐渐形成以市体育中心为核心,以东、西、南、北四个体育公园为基础的均衡体育场馆布局。围绕现代化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均衡配置、建设市镇村三级运动健身设施,实现基层“两室一场一路径”全覆盖。盘活城市闲置土地和空间,合理设置运动健身场地设施,对接时尚体育设施创建标准,长江村体育公园、香山跑步线路、凤凰镇西凤路健身步道等多项体育设施项目获评“最具人气体育公园”“最美跑步线路”“最美健身步道”,运动健身设施的品位和内涵得到全面提升。建成中国网球学院张家港分院、职工文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体育分中心等文体地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市共建成体育公园19个、基层健身站点1030个、健身步道395622.33公里、各类体育场地5302773.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6.11平方米。

3.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多样。“十三五”时期,我市积极承办精品赛事活动,年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超1.5万场,在全国县级市中首创并连续举办“全民健身大联赛”,“短程马拉松系列赛”“全民健身大展示”“全民体育嘉年华”等品牌深入人心,成为县域全民健身活动赛事的旗帜。积极融入时尚元素,突出活动吸引力和关注度,引进承办全国举重、广场舞、拔河、桌式足球、斯诺克、搏击争霸、武林大会等优质大型赛事,创新组织沙上体育运动会、端午龙舟大奖赛、香山石锁比赛等传统体育赛事,真正让群众能够家门口观赛、零距离参与。年均举办体育赛事500余场,承办了“国际男子职业网球挑战赛”“全国青少年高尔夫球挑战赛”“全国女子高尔夫球巡回赛”等高端赛事。

4.体制机制改革成果丰硕。“十三五”时期,围绕体育惠民宗旨,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创新出台《张家港市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暂行办法》(张体发〔201622号),设立体育社团发展引导资金和扶持资金,助力筹建各级体育社会组织982家,培育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715人。主动加码省级示范性社会组织创建和高等级体育社团争创,有效提升体育社团服务质量和层次。2017年张家港市成功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020年张家港市获评江苏省综合类体育产业基地(2020-2022年度),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获评江苏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2020-2022年度)。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江苏固耐特围栏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体育产业发展达到新高度。

5.体育产业政策环境逐渐完善。“十三五”期间,我市出台了《张家港市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张体发〔201727号),发布了《张家港市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用以帮扶中小企业与协会组织发展,2017-2020年,29个体育项目获得共计888万元的市级专项资金补助。出台了《张家港市文化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实施细则(试行)》(张文体广旅〔201970号),以资助、奖励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重新修订了《张家港市市级体育协会管理办法》(张体发〔201861号),对市级体育协会成立、注销登记、人员任免、年度检查、经费与财务管理、活动与竞赛管理等进行指导并提出意见。发布了《张家港市关于体育赛事活动的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中心和单项体育协会对体育赛事活动主办与承办单位的管理要求。

(二)面临形势

张家港市体育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仍然面临着体育企业数量偏少、规模不大,生产服务能力有限,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缺口较大,体育产业用地等要素保障供给不足等问题,体育产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格局的程度仍需进一步加强。同时,职业体育俱乐部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健身培训市场仍需进一步规范,竞赛表演市场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发展,我市体育产业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业态结构融合升级,利用国内外体育消费市场的巨大优势,培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顺应我市城市发展和群众的体育消费需求,体育产业发展必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苏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张家港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扛起率先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以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体育消费需求为导向,持续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深度推进“文体旅融合”“体卫融合”和“体教融合”,着力强要素、优布局、补短板、凸优势、重供给,积极探索具有张家港特色和内涵的现代化路径,着力打造高端体育制造业品牌,显著提升体育休闲服务业能级,促进我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消费需求,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我市城市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市建设的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引领与创新发展。以突出区域特色为发展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将创新摆在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宏观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功能,加快推进要素创新、科技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培育体育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和新动能,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

2.坚持国际合作与高端发展。遵循市场经济和体育产业发展规律,着眼“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持续拓展国际合作发展空间,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积极发挥我市开放经济优势,加强重大体育项目、体育企业、体育资本引入和培育,释放体育系统资源,提升开放水平。突出“现代化、国际性、创新型”定位,在体育产业重大工程及项目的选择过程中,坚持高端引领和科技创新,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明显、具有较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体育产业集群和运动装备制造高地。

3.坚持区域联动与协同发展。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沪苏同城化”发展,全面对接上海,在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吸收引进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促进成果共享。紧密结合自身资源,统筹全市体育产业发展布局,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发展辐射力,实现体育产业与城市建设的协调联动。

4.坚持民生为本与品牌提升。坚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包容审慎的原则进行体育产业项目开发与建设,强化生产安全保障和生态保护意识。强化全市体育产业项目设计和内容创新,把项目建设和品牌培育作为提升我市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建成体育用品装备智能制造中心,形成具有张家港特色的自主品牌赛事,赛事市场化运作水平显著提升。打造更多具有张家港高辨识度的发展成果,促进我市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县级市,力争将我市建设成为全国县域体育产业集聚发展样板区、高端运动装备制造基地、体育产业政策创新实践区和长三角运动休闲特色功能区。积极扶持体育产业龙头企业,培育更多的体育产业新兴业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296亿。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明显提升,产业增加值占我市GDP的比重达到2.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6.3平方米,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8.5%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超96.5%。全市人均体育消费超过3500元,充分发挥体育消费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

“十四五”时期张家港市体育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2020

2025

1

体育产业总体规模

186.13亿元

296亿元

2

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1.86%

2.2%

3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6.11平方米

6.3平方米

4

人均体育消费支出

3077

3500

5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

58.1%

58.5%

6

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

96.3 %

96.5 %

三、重点业态

(一)加快体育用品装备业转型升级

鼓励和引导传统体育用品装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手段创新,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加强品牌塑造和营销渠道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品牌,推动体育用品装备制造业迈向“又大又强”,继续提高竞争力。重点鼓励、扶持科技含量高的体育用品装备类、康复类产品的研发制造,延伸产业链,推动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体育用品制造领域应用,鼓励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固耐特围栏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海天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等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支持体育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体育用品出口规模,不断提高我市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体育用品制造与相关产业规划的配套协作关系,努力实现体育用品制造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

以“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和“两小球”(网球、壁球)为重点,以一批时尚休闲运动项目为特色,遵循“错位发展,优化布局”原则,从竞赛项目、竞赛等级、竞赛类型等多个层面对我市体育赛事进行合理布局,形成“竞合有序”的新局面,推动我市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积极承办国际男子职业网球挑战赛等一批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培育3X3篮球嘉年华等一批具有张家港特色和独立知识产权的品牌赛事,提升赛事品牌效应的辐射力。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力量承办赛事,搭建政府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体育赛事的服务平台,提高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引入产业资本和优秀人才,依靠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电竞运动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电竞文化,提高我市电子竞技运动综合水平。打造大型群众徒步活动和标准马拉松、短程马拉松和路跑系列品牌赛事,举办全民健身大联赛。围绕“活力四季”主题,创新开展春季“奔跑港城”、夏季“沙上运动会”、秋季“舞动张家港”、冬季“全民健身嘉年华”等特色品牌活动。结合各区镇、街道的特色资源、历史文化,打造杨舍镇健身秧歌、塘桥镇围棋、锦丰镇柔力球、南丰镇健身气功、乐余镇风筝、双山高尔夫、金港街道太极拳等具有显著辨识度的群众性赛事活动。

(三)引导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

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体育健身服务品牌企业,大力培育本土健身服务品牌。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体育健身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居民体育健身意识。促进专业健身俱乐部、健身课程馆等健身服务业及其衍生产业的发展,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健身休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健身服务业,建立多种所有制投资主体并存、高中低档健身休闲企业互补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和公共空间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提高设施运营的效率和效益。不断拓展体育健身休闲的方式和途径,落实居住区配套体育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公园、公共绿地、郊野公园等空间资源,建设张家港湾健身步道、善港村船坞里生态健身圈等一批标准化的健身步道、登山步道、自行车骑行道和公共露营地,提升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四)规范发展技能培训业

重点培育一批专业体育培训机构和体育培训品牌,鼓励开发多层次、广覆盖的体育培训产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体育培训模式,满足个性化多样化体育需求。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直接创办、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参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鼓励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资金补助等方式,加强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的培养,培育潜在的体育消费市场。鼓励学校与专业体育培训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健身活动,共同开发面向青少年的体育培训市场。加强不同运动项目培训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高体育培训市场的专业化水平。依托体育运动学校等专业力量,加大市场紧缺型运动项目师资培养力度。积极落实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制度,重点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救生员等体育专业技术人员。

(五)创新发展体育场馆服务业

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利用废旧厂房、库房和商业、文化等附属用房,兴办各类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开展市场需求大的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游泳等项目。积极试点建设示范性智能场馆,不断推进场馆绿色、安全、智能化建设,形成可扩展可复制的成果和经验。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场馆向社会开放,盘活存量资源,增加有效供给。积极推进全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以市文旅集团组建为契机,推进市场化运作,深化“体育+”产业链布局,以市“两馆一场”中心区域为改造重点,完善场地功能布局,建成一流城市体育公园,引领服务全民健身。引导大型和其他综合类体育场馆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奥体中心建设,积极打造多功能于一体的体育产业综合体,增强复合经营能力,促进服务转型升级。加强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建设,建立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和管理制度,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鼓励场馆运营管理实体通过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资本输出等形式,逐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运营。

(六)健康发展体育彩票业

持续践行“公益体彩”“责任体彩”理念,强化体育彩票在公益事业、服务社会、共助行业民生等方面的作用,将网点打造成“体彩爱心驿站”。加大体育彩票发行宣传力度,拓展体育彩票销售渠道,规范体育彩票在线销售,探索体育彩票销售新模式,扩大我市体育彩票销售规模,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完善以购彩者为核心要素的责任彩票运营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公益金作用和管理绩效评价,提升依法治彩水平,确保体育彩票销售额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实现我市体育彩票效益与质量同步提升。

四、主要任务

(一)健全体育产业生态

秉承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打造全产业链体育产业发展模式,针对各体育产业业态环节,进行有效整合,推动体育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不断优化全市体育产业布局。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核心,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丰富产业形态,构建立体式、现代化、多功能的体育产业发展体系,以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友恒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打造体育装备制造业集群。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完善我市体育产业扶持政策,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体育产业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加快形成以体育用品业、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全面升级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

(二)力促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支持“体育+”新业态,鼓励企业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智能穿戴设备(体育领域相关)研发制造。促进体育与旅游、医疗和康养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依托我市地域特色与优势项目实施乡村“体育+”“+体育”发展模式,统筹规划建设健身休闲绿道、登山步道、山地户外营地、自驾车房车营地、航空飞行营地等,吸引社会资本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植入特色体育赛事和体育旅游项目,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体育田园集聚区,带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推动体教融合,将体育基地、运动营地等纳入青少年研学基地,打造体育培训平台和营地,积极落实《关于加强苏州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苏体竞〔202114号),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积极推动体卫融合发展,大力推广运动处方与科学安全健身宣传教育,为不同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提升市民身体素质。科学布局健身指导站点,完善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网络,配备智慧化国民体质监测设施,指导全民科学健身。

(三)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

鼓励体育多元跨界融合,在理念设计、内容渠道、平台场景及商业模式等方面深入探索,引进及打造优质体育项目IP,鼓励相关赛事文化创意衍生品的设计、开发、销售,深化体育赛事文化创意内涵,丰富赛事文化产品体系,推动体育服务消费的健康发展。大力培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体育经纪、体育培训、体育会展等服务业态,创新商业模式,提高体育专业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支持健身休闲服务企业连锁经营,打造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加强体育服务业质量监测,鼓励体育企业丰富体育服务内涵,加快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体育服务企业。积极推进体育服务进社区等活动,鼓励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为市民提供科学、便捷、高效的健身技能指导。

(四)深化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围绕《张家港市推进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张政发202178),紧扣“深化体育管理机制改革、加强体育消费载体建设、深挖体育赛事经济潜力、助推体育新兴产业发展、丰富体育产品供给和引导体育消费行为”等六大行动,积极做好体育消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扶持体育创新产业发展。着力推动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不断提升市民体育消费水平,扩大体育消费规模。培育体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新热点,强化我市体育消费机制、政策、模式、产品的创新,推动体育消费从传统消费模式向观赏型、活动型消费模式转变升级,促进高端体育消费回流,实现新时代体育消费新发展,高水平建成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发挥试点城市、示范城市作用。

(五)拓展体育产业发展新空间

紧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苏通跨江融合发展等战略机遇,继续深化与上海、“长三角”等地区体育产业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在产业联动、项目建设、人才交流等方面强化合作,实现体育产业优势互补、品牌提升和成果共享。统筹规划全市体育产业发展,优化体育产业布局,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强化全市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和产城融合,形成新时代“一核四区”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一核”即以发展体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培训等为主的经开区(杨舍镇)和高新区(塘桥镇);“四区”指以乐余镇、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为发展重点的体育田园集聚区,以冶金工业园(锦丰镇)、南丰镇、大新镇等为发展重点的体育装备制造创新区,以凤凰镇为发展重点的康养休闲度假区,以双山香山旅游度假区、金港街道、后塍街道、德积街道为发展重点的体旅融合发展引领区,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维空间。

(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加强公正监管,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高质量招引国内外体育制造企业、体育科研院所、专业赛事运营公司等各类体育市场主体。深化“放管服”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体育相关产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完善上下联动、部门协同、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鼓励体育企业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推动体育社会组织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升体育产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七)数字赋能产业升级

重视并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各种智能设备制造等技术及支撑,积极寻求体育与科技的融合,主动搭建智慧体育平台,加强参与健身和赛事活动线上服务功能,培育在线健身、线上培训等新业态。合理规划、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推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体育消费服务。以足球、篮球、自行车、射击等运动项目为特色,加强数字赋能,提升运营能力,推动智能体育赛事发展。推进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时尚性和专业化建设,实现市镇两级智慧体育指导站全覆盖。积极创新研发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智慧系统,推广实施“五彩门”建设,全面提升智慧健身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体育、发改、财政等多部门合作的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我市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市文体广旅局、发改委负责对文件落实情况跟踪督导,形成科学高效的工作体系,积极推进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确保财政、金融、税费、用地等产业政策的落实落地,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体制机制

持续激发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推动跨区域联动发展,促进各类体育组织与体育企业合作,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和自主品牌。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开展全市体育产业名录审核及体育产业统计调查,建立体育资源数据库,形成及时、全面、准确的产业数据定期发布机制、评价与监测机制。

(三)健全支持政策

将体育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衡量体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各区镇、街道要强化政策衔接、协调机制建设,体育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强化部门合作,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落实现行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税费价格、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加强对政策执行的跟踪分析与监督检查。针对存量房产和土地,发展体育产业,对符合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规划和建设规范的现有工业用地,科学出台配套政策,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推动社会广泛关注的赛事转播、安保服务、场馆开放和产业统计等政策创新。

(四)优化运营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放宽体育市场准入条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体育相关产业,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将体育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完善体育消费支付和信用体系。优化文体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方向和方式,强化立项管理、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积极参与优势体育领域国际标准、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研制,推动具有张家港特色的地方标准出台,开展体育产业和服务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以标准引领体育产业发展质量的提升。强化体育行政执法力量建设,加强对体育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打造最舒心的营商和消费环境。

(五)注重监督考核

完善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产业宏观管理职能,强化我市体育产业规划实施情况检查监督,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加强对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市场的引导以及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监管。强化政府服务能力,通过智能监测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体育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建立健全体育产业奖励激励机制及动态评价体系,推动体育企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着力做好体育器材装备、设施设备、运动场所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标准实施工作,提高体育产业标准化水平。

(六)强化人才支撑

完善基层体育产业人才梯队建设,加强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和专业团队的培养、引进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紧缺型、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发展。强化支持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体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继续鼓励校企合作,培养各类体育经营管理、技能操作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发挥我市各类智库平台功能,鼓励设立体育消费研究基地,为体育消费提供智力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分享文章到
TOP 打印 关闭
点击收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