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港城要闻

持“质”以恒 打造质量强市

来源:张家港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发布时间:2022-06-27 15:31:25访问量:字体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定不移建设质量强国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去年,我市编制《张家港市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并于今年初发布,科学部署质量强市建设工作。

以规划为行动纲领,高标准落实推进,去年以来,我市2700余家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42家企业参与起草国际标准17项、国家级标准1000余项;形成质量提升创新成果15项……日前,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我市上榜“推进质量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系苏州唯一获评市县。

搭建一个平台

输送高质量发展“营养液”

6月23日,在苏州爱康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程师徐敏正在查看型钢的生产进度,这批钢材是定制产品,对材料和尺寸都有相关标准。“标准是世界通用的技术语言,比如产品的尺寸,正负公差都有要求。”徐敏说,企业6月18日接到订单便快速投产,之所以能如此“神速”,是因为现在再也不需要在找标准上花时间了。

过去,企业找标准就像“海淘”,不仅费时费力,还常常因为标准“日新月异”,找到的是旧标准而影响生产。为给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我市与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合作,打造“质量共享空间”企业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标准查新、人才培训、知识产权维权等功能于一体,为企业提供质量基础“一揽子”服务,输送高质量发展“营养液”,企业可通过平台免费查询、下载最新标准文本,既能节省大量时间,也能节省生产成本。截至目前,平台为全市200余家企业提供标准科技查新700余项,帮助企业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60余项,节约费用近百万元。

除了线上平台,我市还在市图书馆、部分区镇、街道建立标准科技查新实体工作站10个,免费为企业提供科技查新和标准查新服务,方便企业掌握国内外最新技术信息。同时设立“质量辅导员”队伍,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咨询,实现精准帮扶。

拉起一支队伍

培养高质量发展“引航员”

在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首席质量官徐彦飞正查看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如果产品有瑕疵,质量不过关,这批产品就不能出厂。”徐彦飞说,首席质量官是企业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可行使企业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权”,同时负责企业经营、检验、安全等工作,也是突破技术难题、推动企业产品提质升级的主导者。

“我们企业拥有各项发明专利70余项,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董事长徐文良介绍,自从企业有了首席质量官,通过推行精益生产、零缺陷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降低了原料消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公司效益和品牌形象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质量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为把企业管理和前沿技术等服务送到企业一线,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助推企业做大做强,我市出台《张家港市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广实施方案》,建立“首席质量官人才库”,通过培育一支有能力、高素质的企业高级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质量,在企业质量管理、产品质量管控、自主品牌培育上发挥核心作用。目前,全市2700余家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超过80%,质量人才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引航员”。

完善全链体系

确保高质量发展“不掉队”

走进张家港市艾斯瑞特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企业质量手册、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公示在醒目位置。一年前,这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废塑料回收再生装备的企业还对质量管理模糊不清,因质量影响,每年用于产品返工的投入近20万元。“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公司质量管理水平相对滞后,所以在研发新产品时常常缩手缩脚,担心产品得不到顾客好评。”公司副总经理王磊说。

可如今,这家企业一改过去“小作坊”的经营模式,导入了质量管理体系,并将规章制度等上墙公示,让员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了然于心,付诸行动,使得企业产品合格率由原先的90%提升至96%,平均每月返工损失从16000元降低至5000元,客户满意度由95%提高至98%……这些变化,得益于我市开展的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

2021年,我市与中检认证集团(张家港检验认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遴选小微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通过现场调研、问题诊断、服务指导、建立体系、开展培训等,免费帮助企业找到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推动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真金白银”帮助企业提升质量,除了小微企业,我市还针对中小企业开展卓越成长计划,通过政府“买单”的形式启动“质量训练营”,为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引导企业树立“大质量、大发展”的理念。

目前,我市分类实施头部企业示范带动、中小企业卓越成长、小微企业认证提升“一企一策”服务,贯通企业发展“全周期”,梯队培育实现“全覆盖”。通过完善全链帮扶体系,唱好“孵化、培优、示范”三部曲,我市质量品牌建设数量质量创历史新高,2021年全市42家单位参与制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行业标准71项,全市累计参与起草国际标准17项、国家级标准1000余项,标准化工作领跑全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分享文章到
TOP 打印 关闭
点击收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