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服务 > 专题服务 > 公用事业 > 资讯信息

经开区(杨舍镇):突出四个重点 打造全国一流高质量发展绿色园区

来源:张家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杨舍镇)发布时间:2022-05-13 17:46:17访问量:字体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以最坚定的决心、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2014年获批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来,张家港经开区形成了以低碳经济发展为主导、产业与生态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工业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首批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节能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一批国字号荣誉。近期,张家港经开区又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评审验收。在此过程中,张家港经开区结合自身产业实际,围绕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氛围营造等四方面,不断摸索办法、创新机制,深入探究绿色发展新路径,逐步形成了绿色发展新格局。

一是突出转型升级,精心构筑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坚持“链式化”集聚产业,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全面推进链式化、精准化、精细化、市场化招商,集聚了国家重大外资项目长城宝马光束汽车、全球前三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采埃孚和麦格纳、国内商业火箭龙头天兵科技、氢能装备先锋国富氢能等一批龙头项目,有效打通产业链堵点、补齐产业链断点,打造千亿级现代特色产业集群。坚持“绿色化”招商选资,实施项目准入评价机制,严格落实“三线一单”要求,遵循“一个优先、双重控制、六类不批”原则,创新探索环保、招商联动模式,把好项目环评准入门槛,把住产业准入绿色关,先后拒批170个不符合绿色发展导向的项目,其中超亿元项目11个。坚持“高新化”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引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超500名,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2家、上市企业10家,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83家,建有沙洲湖科创园、软件动漫产业园等超百万平方米的新型科创载体,获评全国县域第三家省部共建留创园。

二是突出集约发展,全力打造高效畅通的循环经济。实施“腾笼换凤”,推动土地循环高效利用。加快村级工业小区提档升级、工业企业分类管理,大力推进“三优三保”、治理“散乱污”企业,加快腾挪清退低端低效产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持续调轻调优产业结构,在创建期间创建区内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实施“清洁生产”,推动尾气尾水重复利用。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清洁生产,构建高职园区再生水回用、骏马集团中水回用等4条区域水资源循环生态链,建成天鹏电源、富瑞特装等企业内部冷凝水(废水)回用项目,辖区超三分之二规上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大幅节能降耗。实施“资源整合”,推动废弃物品循环利用。构建江南再生资源等三大资源回收体系,创建区一般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8%;建设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以汽车关键零部件再制造为主,光电设备、数控装备及精密切削工具再制造为辅”的绿色生态工业,成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三是突出生态优先,倾心建设全域一体的美丽园区。强化污染综合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涉VOCs企业全面完成深度治理改造,燃煤锅炉全部革除,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年增加;主要通江支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省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100%;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全覆盖,率先试点垃圾生态处置模式,创建区单位工业增加值COD、SO2、CO2排放量在创建周期内均减少一半。优化环境基础配套,加紧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完整的污水收集、输送、处理系统,实现工业污水集中处理率100%、城镇生活污水接管率98%;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三定一督”四分类、农村地区垃圾分类投放实现全覆盖。美化城乡人居环境,推动产城融合,建设一干河、南横套等生态提升工程,构建立体式北区生态网,精心打造张家港智慧科学城;建设美丽乡村,建成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2个、三化示范村4个、水美乡村6个,获评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镇,实现苏州特色宜居(康居)乡村全覆盖。

四是突出共建共治,加速形成绿色低碳的文明风尚。创新政府生态治理模式,深化全域网格化管理,划定9个网格区、36个监管网格,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推动整改”闭环机制;在全省率先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区域评估,开发“河长助手”APP、24小时云电力监控,实现智慧化监管。增强企业创建主体意识,引导企业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示范建设,定期举办环保互查座谈会、“环保规范管理”专题讲座等主题活动,推动企业落实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推动示范优秀企业带头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清洁生产审核和节能审计,激发更多企业走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之路。引导群众参与生态保护,大力倡导生态文明,担当文明创建主阵地,助力全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全国卫生城市“十连冠”,持续营造人人关心、支持生态建设浓郁氛围,着力形成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共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分享文章到
TOP 打印 关闭
点击收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