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最新专题 > 媒体聚焦(动态新闻)

“新木桶理论”看永联

来源:张家港市南丰镇发布时间:2020-09-21 13:24:13访问量:字体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木板,也叫“短板效应”,解决的是全面发展或协调发展问题。“新木桶理论”则揭示这样的原理:当发展基点或水平到达一定程度及高度后,把木桶倾斜,这时候决定盛水量的是长板,拉长长板,优势凸显,直面的是更高发展目标和阶段。

苏州“三农”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到202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央、省委为苏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划定的“时间表”“路线图”。

率先,关键看长板。

张家港市永联村,建村50年来,由穷变富、由小变大,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牵引,带动城镇化建设,进而实现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发展道路。“永联50年来建设发展的过程,就是一步步朝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奋斗奋进的历程。”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说。

剖析“永联样本”,不难发现,正是依托集体经济发展、共建共享、乡村治理等方面的优势创造和先行探路,这片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幅由小镇水乡、绿色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构成的美丽画卷。

另解农村“空心化”,用“硬核”经济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根

近日,记者赴永联村采访,村里正忙着筹备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主场活动暨永联村建村50周年庆祝活动。吴惠芳开门见山两句话:第一句是“奋斗五十年,奔向现代化”,永联村用50年的奋斗,从一个长江滩涂上建起来的最小、最穷的农村,建成了基本现代化的农村;第二句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乡村振兴看永联”,永联是党的农村改革开放政策的忠诚实践者,也是最大的获益者,是中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两句话彰显出永联的豪气,更有“硬核”底气,以及永联在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经验价值。

永联经验之一,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强大的农村集体经济,是苏州“三农”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永联村,更是走在苏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最前列。

吴惠芳说,一个村庄要发展,没有经济一切都是空谈。永联村的发展,正是始终把握这一条,才有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农村工业化、产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和条件,城镇化是农村工业化、产业化的必然产物和要求,这是我们几十年来得出的结果。”

永联几十年的发展,便是工业化的过程。1978年挖塘养鱼,获得第一桶金。1984年办钢厂以钢兴村、轧钢兴村。2002年自筹资金10多亿元,用341天打造了一个大型钢铁企业。积累资金之后,抓住当时国土资源部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2006年一举把全村散落在田间地头的3600多户人家全部动迁,实现农民集中居住,让农民过上城镇化的生活,进而把8000亩耕地重新流转到村里的经济合作社,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经营的管理,农业实现现代化。

采访中,吴惠芳特别谈到了农村“空心化”的话题。他认为,空心化其实是两种现象,第一种是农民背井离乡离开了自己的耕地到大城市打工,农村只留下房子、老人和儿童;第二种就是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走向城镇,实现生活城镇化,“这样的‘空心化’运作,我们认为是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一条路径。”永联探索了几十年,致力于这方面的实践,也走出了这么一条以工业化、产业化带动牵引农村的城镇化,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的道路,并证明这条道路是可行的。

吴惠芳说,永联不是空心化,永联村在宅基地上的农民是没有了,但是集聚到了村庄里面的小镇——永联小镇,就像麻球一样,里边的内核是永钢集团,农民就像芝麻一样包裹在上面,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城镇化,过上了现代、文明、富裕的生活。

精准“导航”共富路,用“走心”共享激发农业农村现代化动力之源

“这个化,那个化,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吴惠芳说,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举。

永联村在集中居住前,有很多老百姓在自家的房子里办小工厂,集中居住后,为了让这群村民能够继续创业,永联村投资建设了农民创业园,共有8幢标准化厂房,按照每年每平方米43元的廉价租金租赁给村民创业。现在创业园里已经有二十几家小企业了,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永联村率先实践并不断创新共建共享方式的一个缩影。

永联经验之二,就是用共建共享共同富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动力源泉。

吴惠芳说,农村建设发展的主体始终是农民,共建共享、共同富裕是带动群众、凝聚民心的最有效旗帜,也是农民最根本的动力源泉。50年来,永联村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共享方式和共享内容。

共享发展成果——

上世纪80年代初,以工促农,永联轧钢厂发展以后,把企业的利润公平地转到家家户户。1995年前后,永联轧钢厂每年利润在2000万元左右,但周边几个村庄还十分贫困,先富带后富,永联村党委决定合并周边四个行政村,带领大家共同致富。1998年、2000年企业股份制改造,让村民共同持有25%股权。永联小镇建设,把货币形态的集体资产公平地转化为家家户户的实物房产。村里依托永钢集团分红、店面租金收入、实体公司经营收入,建立了多项福利保障制度,每人每年分配现金约1万元,让所有永联人都共享这片土地上的发展成果。

共享就业机会——

永联村有一万多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永钢集团规定同等条件下永联人优先考虑,2000多名年纪轻、有学历、有技能的村民被录用到企业上班。永联还成立劳务公司、保安物业公司,把村里年纪大、学历低的人群都吸纳进来,并进行技能培训,然后以公司的名义到永钢集团以及周边企业承接保洁、保安、保绿等工作,解决了1500多名村民的就业。永联又对农业和旅游进行融合发展,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就业人数也达到800多。

共享创业平台——

除农民创业园外,2006年,永联村在建设永联小镇时,规划了南街、北街、东街三条商业街,共320个门面店,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村里规定永联人优先租赁。现在,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后,三条商业街的生意红火,村民经营收入不断增加,村集体每年的租金收入超1200万元。

共享文化资源——

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为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永联村集体经济的共享有些是采取提供文化资源的形式。如,1995年、2005年、2014年先后三次对永联小学进行新建、扩建,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永联戏楼每天下午会邀请不同戏剧种类的演出团队来演出,一年的费用是200万元,“这笔钱如果平分的话每人只有200元,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村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精神生活。”吴惠芳说,共建共享是集体主义的升级版,只有共建共享,才能最有效地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共谋发展。

“四个转变”巧破题,用乡村治理的“破与立”撑起农业农村现代化制度之本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永联的乡村形态、农民面貌、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永联也较其他地区较早地遇到了乡村治理的新问题、新挑战。

永联经验之三,创新乡村治理机制,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永联村乡村治理机制的变革,是敢闯敢试、敢破敢立、主动作为的勇气,更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主动校准的智慧,主要体现为“四个转变”:理顺村企关系,由村企合一向村企合作转变;理顺政经关系,由村委会一元主体向居民社区化治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化经营转变;理顺村镇关系,由物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创新文明建设方式,由奖励金钱向奖励荣誉转变。

永联村将村企合一的模式转化为村企分离、村企合作,正是顺应改革、破解问题的“金钥匙”。村企分离是指村企之间是投资关系,管理、薪酬、财务实行分离,包括干部使用,去年底,永联村的干部将永钢集团的股份全部退出,在村里拿绩效工资。村企合作则是指村和企业之间,资产归资产、管理归管理,比如永联议事厅的土建归村里,装修归企业,经营由村旅游公司负责,旅游公司向企业和村里支付租金,村企使用时要向旅游公司付费。

政经关系怎么理?永联村民委员会分化为永合社区居委会和永联村经济合作社两个主体,永合社区居委会是全体居民的生活共同体,不分本地人、外地人。永联村经济合作社是所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经济联合体,无论社员在哪里生活,享受集体经济组织的分配权益都不会变。

吴惠芳说,乡村振兴治理的现代化,要实现村庄居民的社区化治理和集体资产的股份合作化经营,这是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

理清村镇关系,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中之重。2009年,南丰镇在永联成立了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永联分中心,将城管、卫生、交警、派出所等执法人员派驻到永联。此后,该由村里管的事情村里管,该由镇上管的事情镇上管。

“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有能让老百姓在乎的抓手。”这是永联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一招。

2004年起,永联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文明家庭奖,对每个村民进行分数考核。随着永联村福利待遇及工作收入的提高,1000元在老百姓心目中已经不是很重要。去年开始,永联改变考核方式,1000元变成福利直接发给村民,但继续进行文明考核,有加分项、减分项,分数排名前10名的家庭颁发文明家庭标兵,11至100名的家庭颁发金质文明家庭奖,100名以后的颁发银质文明家庭奖,并由社区统一制作牌子挂在居民家门口,凡是被扣分的不挂任何牌子。“老百姓不在乎钞票,在乎脸面,这块牌子成了家风的标志。”吴惠芳说。

走过半个世纪的永联,正集聚新优势,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新征程:产业更加兴旺,力争2022年实现营收1000亿元;村庄更加宜居,打造5A级全域旅游景区,让居民生活在景区、工作在景区;乡村治理更加智慧,构建高效、智能的治理体系。

来源:苏州日报2020年9月20日A01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分享文章到
TOP 打印 关闭
点击收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