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自然资源系统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全市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水平,进一步优化自然资源法治环境,根据《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法治张家港建设规划(2021—2025年)》《中共张家港市委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结合我市自然资源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切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把全民普法作为张家港市法治建设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紧扣“十四五”时期我市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和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核心职责,强化法治理念,增强法治意识,自觉把法治思维贯穿到自然资源管理全过程,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主线,以贯彻落实普法责任制为抓手,以融合创新为动力,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提高全民普法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社会文明,增强社会活力,助力打造文明善治的典范之城,为谱写港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筑牢坚实的法治基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自然资源系统以建设“先锋自然”为引领,与时俱进,争先创优,努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展现港城特色、满足群众期盼的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亮丽品牌。到2025年,基本建成制度更加健全、职责更加完备、措施更加有力的自然资源系统法治宣传教育体系。全市自然资源系统依法治理和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升,干部职工法治素养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社会对保护资源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意识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对自然资源法治环境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宣传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紧紧围绕“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周密部署,认真组织,注重实效,扎实有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更好地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与现代化建设。
坚持服务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工作实际出发,积极回应群众关注关切,热心解答群众所需所急难点热点问题,加强自然资源法律法规政策解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诉求,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探索创新。积极顺应信息时代和科技变革,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内容形式,提升优质普法产品服务效能,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导向性、针对性、实效性,坚持转变理念,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吸引力。
坚持责任落实。按照“三定”方案,对应职责分工,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分解任务,明确责任,有序落实。强化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指导,落实普法工作层级管理责任和部门主体责任,形成分级负责、协作配合、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
四、主要任务
(一)树牢法治理念,明确宣传教育内容
1.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指导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思想武器,为我市自然资源系统法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系统各单位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持久开展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要义和实践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进自然资源法治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2.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广泛开展宪法教育,大力宣传宪法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积极倡导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贯彻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认真执行《江苏省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办法》。积极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自觉维护宪法、履行宪法,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3.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重要思想和要求,将其作为谋划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引。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自然资源法律宣传的统筹协调,提高党内法规宣传教育实效,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4.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聚焦总则和各分编需要把握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将涉及自然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作为引领开展实际工作的重要标尺,认真履行自然资源部门科学发展排头兵、物权保护引路人的责任。充分运用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典型案例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通过民法典宣传教育,全面提升系统内干部职工尊重民事主体、保护民事权利的法治意识,为行政服务更规范、群众办事更便捷、政府治理更高效、营商环境更优化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5.深入学习宣传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全自然资源系统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要深入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行政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理念,熟练运用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等行政法基本原则,提升运用行政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深入学习宣传自然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空间规划、耕地保护、测绘地理信息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重点学习宣传《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测绘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等自然资源领域法律法规。精通知晓本职业务法律法规具体内容,熟悉自然资源领域其他法律法规基本规定,广泛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内容。
(二)提升法治素养,健全宣传教育制度
1.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制度。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重点抓好“关键少数”,建立自然资源系统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明确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应当学习掌握的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完善配套制度,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依法管护能力。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必备素质和自觉行为。
2.建立健全重要岗位法治教育制度。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建立自然资源系统干部任前法治培训考试制度,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加强自然资源领域审批服务、行政执法、确权登记、信访办理、信息公开等一线岗位人员的法治培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3.建立健全多方位自然资源法治教育制度。扎实开展“法律七进”活动,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法治素养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水平。加强行政相对人法治宣传教育,围绕规划编制、用地用林、测绘测量等自然资源服务对象,精选内容、精准推送、精心宣传,教育引导行政相对人牢固树立尊重法律、依法办事的观念。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开展“自然资源法治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着力推进珍惜保护自然资源、地理信息安全、国家版图意识等宣传教育。
(三)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增强宣传教育成效
法治文化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市自然资源系统要将自然资源法治文化与我市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特色文化等充分融合,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切实加强自然资源法治文化理论研究,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长江大保护等新时代新理念新要求,探索建设特色鲜明的自然资源法治文化阵地。鼓励各单位、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主题活动,不断增强自然资源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
(四)注重创新形式,营造宣传教育氛围
进一步落实“谁立法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载体,采用“互联网+法治宣传”新手段,探索“智慧普法”新途径,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平台打造普法新优势,不断提高普法产品供给质效。结合“4•22”世界地球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6•25”全国土地日、“8•29”全国测绘法宣传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普法时点,组织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积极推进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建立壮大普法志愿者队伍,探索开展跨部门法治宣传教育联动宣传,努力形成社会共同参与、全民知法守法的良好风尚。
(五)坚持寓教于行,提高宣传教育融合度
1.把普法融入立“法”制规过程。在规范性文件制定修改过程中,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会、论证会、基层联系点等形式扩大社会参与度。对社会热点问题主动发声、释疑解惑,通过行政机关新闻发言人等机制解读法律问题,回应社会关切。注重延展宣传教育的广度深度,将“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中的政策性文件及时向社会发布、积极宣传。
2.把普法融入行政服务过程。加强行政许可、行政征收、确权登记、复议诉讼、信访办理等实际工作中的宣传教育,把面向行政相对人、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普法融入日常服务,在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过程中开展针对性普法宣传,实现自然资源管理全员普法、全程普法。进一步加大以案普法力度,健全以案普法长效机制,落实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公开发布制度,使法治工作者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者。
五、实施步骤
本规划从2021年开始实施,到2025年年底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制定规划,宣传部署。根据上级规划内容,结合本地实际,完成制定本级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并报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市司法局备案,积极做好规划实施的部署动员、学习宣传等工作。
(二)组织实施,抓好落实。从2022年至2025年6月为规划实施阶段,结合年度总体工作安排,明确法治宣传教育重点,认真组织规划实施,确保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全面贯彻落实。2023年准备迎接中期检查评估活动。
(三)接受验收,总结表扬。2025年下半年,按照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市司法局的安排,开展本规划的总结评估和接受验收工作,积极宣传典型经验和特色亮点,对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按照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落实领导责任,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法治建设整体筹划部署,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明确普法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建立普法联络员制度。
(二)加强考核评估。健全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强化对本规划落实情况的考核。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报告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普法工作交流。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述法内容。
(三)落实经费保障。建立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资金预算,并随本地经济发展状况、财力增长情况以及法治宣传教育任务动态调整,实行专款专用,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张家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2年2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