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政府,冶金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双山香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金港街道、后塍街道、德积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属各单位(公司),各条线管理单位:
《张家港市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扩大体育消费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9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张家港市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扩大体育消费的实施方案
为加快建设新时代体育强市和健康港城建设步伐,更好发挥体育产业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的工作方案》《江苏省体育局、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江苏省体育局关于进一步恢复和扩大体育休闲服务消费的措施》《苏州市体育惠民消费行动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激发体育市场活力,提振体育市场主体信心,加快培育体育新质生产力,从体育赛事、体育制造业两端发力,促进健身休闲消费,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目标任务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技引领、数字赋能,推动体育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体育产业;强化业态融合、供给创新,以文体融合、旅商协同模式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强化社交属性、个性体验,吸引更多群众参与体育运动,推动体育消费市场蓬勃发展。
(一)规模总量逐步扩大。到2027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310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2.3%。
(二)产业体系持续完善。到2027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建成体育用品装备智能制造中心,形成具有张家港特色的自主品牌赛事,赛事市场化运作水平显著提升。
(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培育更多体育产业新兴业态,引进、培育更多品牌体育赛事、打造更多时尚体育消费场景,激发群众体育消费新活力。到2027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5.8平方米以上,经常锻炼人口比例58.6%,全市人均体育消费超过3600元,体育消费对全市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明显。
三、工作举措
(一)产业提升行动
1.完善体育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形成以体育装备制造业、体育用品业、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为龙头,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全面升级的体育产业体系。打造全产业链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对各体育产业业态环节进行有效整合,推动体育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不断优化全市体育产业布局。(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旅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镇、街道,列第一位为牵头单位,以下均需各区镇、街道参与,不再列出)
2.做大做强体育产业主体。实施体育企业梯度培育,坚持品牌引领,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推动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体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创办体育众创空间,推进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产业化相结合,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文体广旅局、市市场监管局)
3.加强产业发展质量监测。建立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强化企业数据监测,准确掌握体育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布局等情况。按照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要求,常态化开展体育消费调查工作,对体育消费人次、消费支出、消费规模等数据开展收集、动态监测、前瞻性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旅局、市发改委、市统计局)
(二)载体提级行动
4.加快综合场馆规划建设。引导建立以体育服务为主,文化、旅游、商业、娱乐等功能相结合的体育设施生态圈。加快大型体育场馆规划建设,推进市“两馆一场”中心区域改造,引导支持多功能运动场、健身广场建设,打造更多城市文体空间新地标。支持市体育中心、职工文体中心、城南文体中心、金港文化中心等体育服务综合体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资规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文体广旅局)
5.鼓励体育空间改造升级。结合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坚持市场导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建或利用闲置厂房、高架桥下空间、仓库、商业设施、房屋楼顶等空间资源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打造多元融合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永联文体中心等一批示范性智能场馆,不断推进场馆绿色、安全、智能化建设,形成可扩展可复制的成果和经验。积极探索引入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参与学校场地对外开放运营管理,实现“一场两门、早晚两开”,盘活存量资源,增加有效供给。(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资规局、市文体广旅局)
6.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模式。整合市级体育场馆资源,积极推进全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场馆利用效率和运营活力。加速对传统体育设施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完善智慧体育平台建设,推动全市公共体育场所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等实现平台化整合。鼓励体育场馆兼顾公益性和市场化,解锁“体育+商业”双轮驱动模式,开展集场馆运营、健身服务、赛事活动、体育培训、文化演出、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型经营,丰富服务产品,优化配套业态。(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旅局、市商务局、市文商旅集团)
(三)赛事提档行动
7.培育体育品牌赛事。高品质承办ATP国际男子职业网球挑战赛、张家港东渡围棋公开赛、中国三人篮球赛,培育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广的高水平高质量体育赛事。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市场主体积极承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孵化更多本地赛事运营企业,支持引进国际国内一流的体育赛事运营公司,加快推进体育服务业发展。推动育苗杯青少年联赛、贝贝足球等本土赛事市场化运作,激活老牌赛事新动能。(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旅局、市文商旅集团)
8.拓展体育赛事产业链。加大赛事经济开发力度,重点挖掘东渡马拉松、全民健身大联赛、小铁人赛等流量品牌赛事的消费空间,支持以冠名、广告、特许等形式开展赛事商务开发及推广运营,延长赛事服务产业链。支持开展体育类文创设计大赛,鼓励相关体育赛事文化创意衍生品的设计、开发及销售,深化体育赛事文化创意内涵,丰富赛事文化产品体系。(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旅局、市文商旅集团)
9.强化赛事引流作用。发布“跟着赛事去旅行”主题体育赛事活动,串联本地景点、美食、休闲等资源,开发不同主题的赛事旅游线路,创新体育消费新场景、新玩法。助力打造体育赛事经济,推动体育休闲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释放消费潜力,激发体育消费市场动能,让体育赛事“流量”,变成消费“能量”和经济“增量”。(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旅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商旅集团)
(四)消费提质行动
10.培育新兴体育消费业态。发展新兴体育项目及其配套服务,以技术创新推动体育产品升级,满足不同年龄和兴趣消费者的需求,重点发展“银发”体育、青少年体育,拓展体育消费更广覆盖面。依托港城水域、岛屿优势禀赋和历史人文底蕴,挖掘上线一批客群黏合度高、受众面广、符合消费业态的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充分发挥本土骨干体育企业力量,打造房车营地、飞盘、轮滑、骑行、皮划艇、低空飞行等一批具有体育运动特色的体旅新业态。(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文体广旅局、市商务局、市文商旅集团)
11.打造时尚体育消费场景。依托“52周计划”主题活动,深挖长江马拉松系列赛、全民健身大联赛、皮划艇桨板联赛等赛事消费潜力,开发主题研学、运动体验等爆款体育消费产品。深化“多彩夜沙洲 体育嘉年华”品牌IP,开展体育消费季、体育夜市、运动市集等活动,营造沉浸式体育娱乐消费场景。探索打造主题店、潮流店、品牌店等多元化、个性化购买体育彩票场景,积极拥抱年轻群体,不断解锁体彩跨界新玩法。(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旅局、市商务局、市文商旅集团)
12.营造浓厚体育消费氛围。加快组建户外登山、铁人三项、幼少儿体育、龙舟运动、体育摄影等时尚体育项目社会组织,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广泛开展项目培训和特色赛事活动,吸引更多人群参与体育活动,激发更多体育消费新热点。推动体医融合发展,鼓励医疗机构开办体质测定、运动干预、健康管理等业务,让运动健康、科学健身成为时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旅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市文商旅集团)
(五)服务提效行动
13.优化营商消费环境。进一步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依法放宽体育市场准入条件,推进体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体育行政执法力量建设,加强对体育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严格实施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许可,加快构建体育赛事活动标准体系和安全督查制度,强化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公共体育场馆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压紧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市文体广旅局、市卫健委、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局)
14.强化政策扶持保障。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各类支持政策,用足用好体彩公益金,完善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精品体育赛事活动、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体育消费场景开发的支持力度。提升体育企业金融服务品质,推广“文产贷”等金融定制产品,助力体育企业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体广旅局)
15.凝聚体育发展合力。组建体育发展基金会,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体育领域,有效推动基金会在促进投资、拉动消费、塑造城市品牌上发挥作用。引导和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构建门类齐全、布局合理、运作规范、功能完备、独具特色的组织体系,重点扶持一批运行良好、积极作为的体育社会组织。(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旅局、市民政局)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创建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成效,建立体育、发改、住建、商务等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我市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完善体育产业体系。各区镇、街道要强化政策衔接、协调机制建设,形成体育行政部门主导,区镇、街道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责任单位:市文体广旅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商务局)
2.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体育人才的引进、培养、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紧缺型、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发展。完善体育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发挥我市各类智库平台功能,鼓励设立体育消费研究基地,加强体育消费研究,为体育消费提供智力支持。(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文体广旅局)
3.强化宣传引导。持续培育居民体育消费观念,加大体育赛事直转播力度,做好“跟着赛事去旅行”张家港品牌项目IP孵化营销,搭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形成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加强阶段性跟踪总结,做好典型案例选树、推广、奖励等工作,激发体育促消费工作开展的积极性。(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市文体广旅局、文商旅集团)